全球消费电子逆风中,教育智能硬件为何坚挺?|行业观察

在智能化趋势下,一个中长期值得关注的投资目标,大概率将是在互联网和数字化层面拥有前瞻性布局、软硬兼修,且从技术到市场具备核心实力的智能学习公司。


(资料图片)

进入2022年后,消费电子行业没能延续此前高歌猛进态势。回想一下,在你身边可能不乏这些情形:有人推迟了更换iPhone的计划、或是以买入次新款代替最新款;有人放弃购买娱乐电子产品、或是不再追求最高配置;有人在挑选智能硬件时货比三家、或是绞尽脑汁以最优的价格拿下心仪的产品。

如果你身边没有这样的事例发生,那么不妨来看看以下这组信息所映射的行业下行压力:

11月初,苹果公司(AAPL.O)罕见地就生产计划发布公告,称“预计新款iPhone 14 Pro和iPhone 14 Pro Max的出货量将低于预期”。

国际数据公司(IDC)的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平板电脑市场出货量约729万台,同比下降约4.5%。

需求端的压力最终传导到全产业链。据国信证券(002736)统计,2022年前九个月,A股消费电子板块下跌35.21%,在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之际,毛利率同比下滑1.3个百分点至13.07%。

全球消费电子行业逆风形成的原因多样且相互作用:原材料供应不足、供应链受阻、疫情反复干扰、央行加息挤压非必需品的消费空间……然而,相同的经济环境中,有一类产品逆风而行,成为今年的行业亮点——教育智能硬件。

先来看看,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中,一些亮眼的成绩:

“双十一”全周期中,网易有道(DAO.N)在天猫、京东、抖音三大平台的销售额突破人民币1.2亿,同比增长88%;

科大讯飞(002230)(002230.SZ)的销售额同比增长32%,其中AI学习机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109%;阿尔法蛋辞典笔累计销量突破10万,较去年同比增长123%。

在高增长数据的催化下,教育智能硬件、乃至整个电子教育品类都有着不俗的表现。行业媒体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10日0点,天猫平台电子教育品类成交额增长120%;京东到家、京东小时购的数据显示,开售10分钟,电子教育相关品类成交额同比增长超过100%,其中学生平板成交额同比增长2倍;“双十一”开门红期间,苏宁易购(002024)平台电子电教类目转化率同比增长176%。

有辩驳的声音会提出,仅凭今年“双十一”的销售数据,不易看出教育智能硬件在相对完整的周期里的韧性。然而这一观点所忽视的是,从教育硬件发展到如今的教育智能硬件,一些行业的底层逻辑正在发生改变:

(1)从时间维度来看,从最初功能单一的学习机到如今令消费者眼花缭乱的品类,教育硬件的发展正在由而立走向不惑,代际改变正在形成;

(2)从技术维度来看,社会经济全范围内的数字化觉醒,已然跨越了理论与实际应用之间的鸿沟;

(3)从产业升级维度来看,各行各业从制造变身为智造,无疑将带来具有普遍性的价值提升。

《巴伦周刊》中文版认为,随着经济的复苏、消费电子行业大环境的改善、以及诸多产业利空因素的消除,教育智能硬件将拥有更为宏大的叙事空间。在智能化趋势下,一个中长期值得关注的投资目标,大概率将是在互联网和数字化层面拥有前瞻性布局、软硬兼修,且从技术到市场具备核心实力的智能学习公司。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硬件到硬件全产业链

关于教育智能硬件缘何能在本轮全球消费电子的下行趋势中保持坚挺,一些可供参考的理由包括——

在需求端,特定的使用场景令教育智能硬件成为了某种程度上的刚需产品。好比智能手机,更多以“从有到有”的更新换代为需求主导,在当前的宏观经济环境下,这种需求容易被各种条件干扰而戛然而止。但对教育智能硬件的需求,更多是“从零到一”、“从无到有”,这也为其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多鲸教育研究院发布的《2022中国教育智能硬件行业报告》预计,到2024年,教育智能硬件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人民币131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6%。

在供应端,大部分制造商在应对全球原材料短缺和价格上涨时保持了更高的灵活性。不少厂商在海外供应链不稳定时,将供应商更换为了能提供更低价格、更优质原材料的国内供应商,以抵消不确定性对公司经营产生的影响。

在政策面,消费电子乃至教育智能硬件都有着可观的上行空间。早在2018年,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就提出要构建“个性化”的教育体系和“泛在化”的学习环境,推动新技术支持下教育的生态重构,为教育智能硬件发展明确方向。今年9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徐文立在“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加快培育先导性和支柱性产业,推动新一代视听技术、虚拟现实产业发展,带动内容、计算、存储、显示等产业链整体升级,加快新技术在重点行业领域融合创新发展,激发信息消费潜力。

在这场有可能重塑产业格局的大考中,教育智能硬件行业正在获得强大的产业驱动力。《2022中国教育智能硬件行业报告》指出:

从底层技术环境来看,随着5G、AI等技术快速发展,数据传输带宽和速度将进一步大幅提升,由此保障教育等上层应用的流畅;

从产业链支撑来看,中国已成为电子元器件第一大生产国,基本可以满足各种教育硬件的市场需求;

从人机交互体验来看,5G推动下边缘计算场景更加丰富,相关技术如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视觉网络等不断发展,能够给参与者提供更好的体验。

由此,一个大胆的假设是,在教育智能设备领域,如果有公司能够从底层技术、产业链支撑、人机交互体验三个方面形成的良性循环,那么无疑将站上这个细分领域的制高点。

别急,冷静一下,你会发现这其实是有难度的——在底层技术的层面,就需要极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投入。玩家不仅需要在通用技术领域有着长时间的耕耘,也需要在一些卡脖子领域有所建树。

于是,大部分入局者将目光投向了产业链层面。原因除了有前文所述的电子元器件产业已有完备的实力外,还有一个原因在于,不少教育智能硬件厂商,有着较强的科技属性。这其中,两类公司具有代表性:一类是自身从硬科技技术起家的公司,比如科大讯飞,其智能语音、自然语言理解和计算机视觉在国际具有前沿水平;另一类是有道和小度等科技公司,它们是由中国头部的科技公司所延展出来、具备技术研发、硬件生产或内容等综合优势的公司。

一个为行业观察者津津乐道的事件是,在2022年前八个月,有道推出了五款智能硬件新品。这在整个消费电子行业也是鲜见的更新速度,让市场看到教育智能硬件行业,已经有领跑者在产品迭代、创新周期缩短方面不断积累,在产业链上拥有了更强的表述。

理所应当的,这种强表述会转化为业绩的增长。11月17日,有道发布了2022年第三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公司净收入达14.01亿元,同比增长35%。硬件产品方面,有道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40.1%至3.56亿元,创历史新高。招商证券(600999)在近期的研报中指出,作为智能设备的领跑者,有道将在产品矩阵不断扩展的有利局面下,在教育智能设备领域建立稳固的优势。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互联网思维下的软硬兼修

在消费电子领域,关于硬件与软件孰轻孰重的争议,好似“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般难解。一些机构观点索性以“软硬兼修”,笼统地概括了这二者在行业里的地位。而在教育信息化的语境下,软件是不可被模糊的一环,对其具象的解读,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网络课程、教学系统、学习工具及资料库、测评体系等。

然而,一些迹象表明,软件及相关资源并没有被充分释能。以中国中小学为例,艾瑞咨询在《中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行业研究报告》中指出,2021年教育信息化经费达人民币1634亿元,其中软件资源仅占11%;该机构指出,由于软件类资产属于无形资产,在以财政经费为主的投入中难以获得较高的预算,导致了中小学软件服务的采购价格相对较低,厂商多采用先免费试用、后小额付费的方式,产品创收能力不足。

解决的方法也很直接——软硬兼修。艾瑞咨询认为,通过捆绑硬件的方式向交付整体解决方案,硬件“带货”能力更强,可以拉高单价,厂商和渠道端均能赚取利润。

这里需要明确的是,《中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行业研究报告》虽是以学校为研究样本,但并不妨碍这一商业逻辑在To C市场的应用。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调查显示,学生及家长在购买教育学习设备时,首要考虑因素之一是学习设备所提供的题库以及安装教材的多样性及质量。在天猫平台,就有消费者的留言称,“一直想买词典笔,几经对比之后,更看重有道的词典和翻译功能”。这其实是某种行业大势所趋:网易有道词典、有道少儿词典、有道翻译官、U-Dictionary等学习类APP,与其硬件产品有道词典笔、有道超级辞典、有道翻译王等硬件相结合,是可以形成智能学习产品硬件、软件和内容的闭环的。

基于此,《巴伦周刊》中文版认为,在教育智能化的过程中,软硬一体解决方案是一个足以提供长期发展确定性的抓手。

值得一提的是,借由词典笔X5的发布,有道推出了词典笔领域第一个OS(操作系统),吸引了包括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凯叔讲故事等内容提供方。优质的内容,也增添了硬件产品的附加值。2022年三季度,有道毛利率同比上升1.6个百分点,达54.2%。

而在硬件、软件之后,所有消费电子行业的参与者都希望打造一个“生态”。对于教育智能硬件公司来说,互联网基因或将成为其领跑优势。例如小度,其背后的百度集团(BIDU.O、9888.SW)正在加注云业务等相关技术;有道的母公司网易集团(NTES.O)也是一家具备强大的产品力和创新力的互联网企业。开源证券在2022年9月21日对网易-S(9999.HK)的首次覆盖报告中,将有道和云音乐喻为网易集团重要的“两翼”,并认为有道的“三项业务、四大发展方向有望形成涵盖‘应用-服务-设备’的有道在线教育产品矩阵,线上线下全方位地为用户提供教育服务,构筑了完善的智能学习生态”。

而在硬件、软件和产业链生态之外,教育硬件真正要做到智能,落脚点将回到AI技术。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以AI支点撬动行业升级和深化

观察当前市面上的教育智能硬件产品,一个共性在于人工智能(AI),比如小度科技公司的智能学习机P20、科大讯飞的学习墨水瓶智能硬件AI语文本、有道词典笔X5等等,足以反映教育智能硬件中,“智能”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当然,本文无意从严谨的技术侧去拆解AI技术究竟是如何赋能具体的产品和应用场景的。但从以上头部公司的行动不难看,AI的底层逻辑已经成为了行业内共识之一。有道CEO周枫曾经表示,在教育智能硬件领域,AI是一个基本思路,它并不是一个多么神奇技术,反而是非常实在的技术,带来的产品性能的提升也是显而易见的。

以有道词典笔X5的翻译功能为例,其支持超过100种语言在线翻译,其中法语、西语、德语等14种高频使用语种搭载了有道自研的YNMT神经网络翻译技术,这意味着译文将更加贴近实际使用场景,而不是满满的“翻译腔”。

除了对即有教育智能产品进行升级换代,另一个逐渐显山露水的趋势是,对于AI全领域的深化。随着AI技术的优势和劣势开始愈发显性,从业者们对于AI技术的在教育智能化的实际应用也愈发得心应手,好比机器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大数据等,对其更深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提升产品性能。

学习机作为教育智能硬件领域的核心产品,此前的一大痛点在于“针对性”。在AI技术的表述中,要想一台学习机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那么这台学习机自身就要首先有足够庞大的数据库和足够全面的自适应能力。于此,有硬科技基因和硬件研发能力的公司更具备优势,如有道AI学习机X10,在数据库方面,内置超5100个由清北领先团队制作的知识点讲解视频,精选7万道高频考题;在机器学习方面,通过IRT自适应技术,根据使用者的动态调整练习题的难度。

让机器,变为不那么机械化的机器,其背后是对教育智能硬件的高研发投入。以科大讯飞为例,其近三年的研发支出占营收的比重分别为16.3%、17.0%和15.5%;有道的比例也不低,同期达22.4%、14.7%和15.1%。

然而,老生常谈的是,当投资者在对各大公司的科技含量欢欣鼓舞时,需要提示的风险在于,其是否同时具备科技含金量,以及技术投入能否迅速地转为真实有效的业绩。而在最理想的场景下,同时具备技术、硬件、软件及内容能力和产业链实力的公司,无疑将拥有更多发展机遇。因为当前,教育智能硬件正在跟随全行业的代际转型步伐,从基于硬件生产、软件服务、内容生产,转变为技术驱动、基于AI的自适应学习业务。

在今年消费电子行业发展分化的背景下,包括安信国际、中信证券(600030)都在近期的研报中指出,可以在复苏底部对具备成长机遇的赛道进行布局。华泰证券(601688)认为,教育智能硬件正在向全场景拓展,一些细分赛道相对领先的玩家正逐步拓展产品品类以构建全场景、个性化的学习生态系统。

《巴伦周刊》中文版认为,在今年顶住逆风的教育智能硬件,有望跑出兼具软件和硬件实力、拥有互联网基因和全产业链优势的智能学习公司;在教育智能硬件行业的积极态势中,它们的竞争优势将更为显著地体现。

文 | 《巴伦周刊》中文版撰稿人 和静

编辑 | 喻舟

版权声明:

《巴伦周刊》(barronschina)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投资建议不代表《巴伦周刊》倾向;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巴伦周刊。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关键词: 智能硬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