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观点!鼓励郊野公园提供露营,满足“诗与远方”

■ 社论

“诗与远方”未必在远处,也可以在郊野、在周边的乡村。

近日,国家体育总局等八部门共同印发了《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下称《规划》)。其中提出,优化露营产品供给,鼓励开放郊野公园提供露营服务,在城市郊野、农村地区等建设更多露营基地,满足群众就近就便露营需求。


(资料图)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公众出远门游玩的机会减少,近距离旅游、本地旅游和微旅游开始流行,由此也使得兼具放松身心和亲近自然的露营成为一种普遍选择。

然而,必须得看到,露营不仅有“诗与远方”,还有眼前的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由此,《规划》的出台,正是直面诸多痛点,期望更好地引导露营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户外运动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突出的痛点是露营产品供应的不充分不平衡。

这当中,有总量的问题,也有结构的问题。当前的露营产品供给,难以满足公众对露营产品需求的快速增长。满足就近与就便两个条件有难度,符合相关管理需求同时又能可持续地提供性价比高的露营产品和基础设施更有难度。

因此,鼓励开放郊野公园提供露营服务,在城市郊野、农村地区等建设更多露营基地,正是为了挖掘存量潜力,扩大供给,更好地满足公众需要。

在这个框架下,进一步,需要回答如何协调现有政策,更有效地鼓励郊野公园等管理主体积极行动,如何吸引市场主体规范参与,引导“露营+”和“+露营”模式的探索等一系列问题。

只有回答好这些问题,才有可能使得就近与就便的目标真正落地。比如,露营地的选址对于露营者很重要,露营地的空间分布安排对于产业和市场的对接更为重要。在对接需求的供给引导和创造中,旅游管理部门、相关市场主体和露营者等多方的参与和沟通必不可少。

此外,基础设施不足同样是露营的一大痛点。

城市郊野和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即使在设计和运营上考虑了公共服务的郊野公园,也在设施结构和数量上难以满足公众迅速增长的露营需求。旅游厕所、加油(充电)站、维修站、停车场和观景平台等硬设施,以及与之配套的交通疏导、垃圾清运等软服务或多或少也存在不足的情况。

也要看到,露营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更充分供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借势借力。比如,乡村振兴中的基础设施提升,应该考虑包括露营在内的居游共享需求,这同样是增加有效供给。

在基础设施完善中,不仅需要吸引包括市场力量在内的多方参与,鼓励社会资金的投入,也需要在公共服务提供过程中对露营需求有所考虑,有针对性地扶持和引导。

同时,市场需要规范和引导,避免不正当竞争甚至恶性竞争,保护消费者利益。有关营地建设服务要求等相关标准和共识是重点。营地建设需要根据自身禀赋和市场需求因地、因时制宜,避免没有规划、没有设施、没有标准、没有服务和没有安全。长此以往,容易一哄而上开始,又一哄而散结尾。

露营正在逐渐“常态化”,形成这一消费习惯的露营者也需要更多引导。尤其要提倡文明露营、“无痕”露营等。

而从这个维度看,《规定》本身也可以看做是一份户外运动指南,不仅给户外运动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清晰明确的规划,也能够引导公众在快乐中露营、在文明中露营。

关键词: